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 其三

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 其三朗读

振衣岩木下,倚杖白云层。落日悬狐塞,清秋度马陵。

千峰寒自出,大泽莽相仍。左瞰邢襄郡,分符忆股肱。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李攀龙朗读
()

猜你喜欢

楔子

(冲末扮孛老同搽旦、卜儿、净苏大、大旦、二旦上)(孛老云)钱会说话,米会摇摆。无米无钱,失光落彩。老汉苏大公的便是。我在这苏家庄居住,嫡亲的六口儿家属。婆婆李氏,有两个孩儿。大的孩儿是苏梨,第二的孩儿是苏秦,有两房媳妇儿。那苏秦孩儿不肯做庄农人家生活,逐朝每日,则是要读书写字。他拜义了个哥哥,姓张名仪。他两个同堂学业,转笔抄书。他班今待要上朝进取功名去。苏梨,唤你两个兄弟出末。(苏大云)两个兄弟,父亲呼唤。(正末扮苏秦同张仪止)(正末诗云)三尺龙泉万卷书,老天生我竟何如。山东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小生姓苏名秦,字季子。这位哥哥是张仪,幼年间父母双亡,流落在我苏家庄上,和俺两个自幼凄书。学成满腹文章,争奈功名未遂。如今七国纷争,正当招贤之际,小生待要进取功名去,不知张仪哥哥,你意下如何?(张仪云)兄弟说的是。咱两个到于苹堂,辞别了父母,便索长行也。(见苏大科)(苏大云)两个兄弟,您来了也。等我报复去。(见孛老科,云)父亲,两个兄弟来了也。(孛老云)着他过来。(苏大云)两个兄弟,您见父亲去。(正末同张仪见孛老科,云)父亲、母亲拜揖。(孛老云)孩儿免礼。(张仪云)父亲呼唤两个,有何分付?(正末云)父亲、母亲,如今七国争雄,都下招贤之榜。您孩儿禀过父亲,母亲,待和哥哥同去应举,那时节若得一官半职。回来改换家门,可不好那?(孛老云)张仪、苏秦,你两个近前来。孩儿也,俺是庄农人家,一了说,若要富,土里做;若要饶,土里刨。依着我,你两个休去,则不如做庄农的好。(卜儿云)老的也,既然他两个要去,等他自措盘缠求官去来,省的在我耳朵根边,终日\"子日子曰\",伊哩乌芦的这般闹炒。倒也净办。(孛老云)婆婆,你也说的是。便好道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您既然要去,您两个早些去罢。(正末同张仪做拜科)(正末云)父亲、母亲,您孩儿若得了官呵,父亲是老评事,母亲便是老夫人,哥哥便是大宫人,嫂嫂便是大夫人,我媳妇便是夫人县君也。(苏大云)兄弟,既今日夸了大口,俺一家儿都指望着你哩。(孛老云)我记着。你若得了官呵,我便是老评事,你母亲是老夫人,哥哥是大官人,嫂嫂是大夫人,你媳妇儿是夫人县君。你可着志者。(正末云)父亲,您孩儿留下四句诗,表我志气咱。(诗云)三寸舌为安国剑,五言诗作上天梯。青云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父亲、母亲,您则放心也。(唱)

()

凌寒峭立向庭除,晋宋渊明汉二疏。

面冷不堪相妩媚,心清聊为一轩渠。

()

白石青林底处无,侵云亦有小屠苏。

桔花飞尽不归去,挥汗江城看画图。

()

郁郁华阳岳,绝云抗飞峰。峭壁溜灵泉,秀岭森青松。

悬岩廓峥嵘,幽谷正寥笼。丹崖栖奇逸,碧室禅六通。

()

露下晚蝉愁,诗人旧怨秋。沅湘莫留滞,宛洛好遨游。

饮马逢黄菊,离家值白头。竟陵明月夜,为上庾公楼。

()

刃剑尤为花木灾,园林不贷一株梅。呼童遍县无寻处,安得成丛插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