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结构式

  锂分子式为LI,银白色软金属。单质。

性质

  密度:0.534(20℃),熔点:180.54℃,沸点:1336℃(有文献报道1341)。原子序数3,原子量6.94,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1,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Ⅰ主族。在常温下是银白色金属,密度0.534g/cm3,熔点180.54℃,沸点1317℃,硬度0.6,导电性11.2(Hg=1),锂是最轻的金属。化学性质活泼,电离势520.27kJ/mol。电负性1.0。可与氧、氯、氮、硫等直接化合。在常温下锂跟氮化合生成氮化锂(Li3N),在500℃时跟氢化合生成稳定的氢化锂(LiH)。

  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变暗。加热能与氢、氮、氧化合。能与水反应,但比其他碱金属稍缓。锂加热至1340℃以上,可制成锂蒸气。锂蒸气的组分之一为锂分子(1ithium molecule,Liz),为双原子分子。锂原子是最小的碱金属原子,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碱金属原子的性质。锂分子性质象氢分子。

  1817年瑞典化学家阿尔费德逊研究锂长石时得到硫酸锂,从而发现了锂,1865年德国化学家本生等电解氯化锂制得金属锂。在自然界中,锂主要以锂辉石和锂云母及磷铝石矿的形式存在,工业上由电解熔融的氯化锂来制取锂。

制备方法

  主要存在于锂辉石、锂云母等以及盐湖中。可由电解熔盐电解质KCl-LiCl(60%)制取。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锂辉石和锂云母中。由电解熔融的氯化锂的混合物而制得。

  原子序数3,原子量6.941,化合价+1。在空气中易受氧化而变暗;须贮存于汽油、煤油或惰性气体中。能与水和酸作用放出氢,易与氧、氮、硫等化合。

  锂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与镁盐类似,而不同于其他的碱金属盐。

   氧化物离解能(Do):3.4(eV)

  元素电离能(Ei): 5.39(eV)

主要用途

  用于原子能工业以及制基合金和轻质合金(与铍、镁、铝等),并可用作冶金工业中得脱氧剂和脱泡剂。在冶金工业中锂可用作脱氧剂和脱氯剂并用以制取轻质铝合金。由于锂易被氧化,它通常保存在液体石蜡中。将质量数为6的同位素(6Li)放在原子反应堆中用中子照射,可以得到氚,氚用来进行热核反应,是制造氢弹的重要材料。锂跟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氢气。用于作冶金的脱气剂,制轻合金和锂电池锂同位素能用于制氚。锂化合物还用于制某些玻璃、瓷釉,以及用作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如碳酸锂)。用作还原剂与氢化剂、合金硬化剂、铜和铜合金中脱氧剂,也用于有机合成 。

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腐蚀性,眼和皮肤接触引起刺激或灼伤。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000mg/kg(小鼠腑腔内)

  危险特性:化学反应活性很高,加热至熔融状态时能在空气中自燃,但粉尘能在常温下燃烧。遇水或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及热量,能引起燃烧。燃烧后即成熔融物流散,并放出白色浓烟,使火场全部荫蔽。金属锂能在空气、氧气、氮气或二氧化碳中燃烧,特别是有氧化锂或氮化锂存在下极易燃烧。锂在高温下能与混凝土或其它含湿的材料猛烈的应,反应放出的氢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卤素、硫、磷等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引起燃烧。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锂。

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收入金属容器并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大量泄漏: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防护措施

锂电池

锂电池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禁止使用水、泡沫或卤化物灭火剂。用二氧化碳与干粉也无效。最好的灭火方法是用干燥石墨粉和干砂闷熄火苗,隔绝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