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造句



1、古人有以撒盐和柳絮喻大雪纷飞的典故

2、他讲起历史典故来总是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被大家视为“立地书厨”。

3、这篇文章引用了“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题就更突出了。

4、这首词时空纵横开阖,气势宏大,融典故入词,毫无斧凿印迹,寄情委婉深沉,与典故合而为一,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5、这首诗里堆砌了大量典故,显得太过矫揉造作。

6、写文章用典故过多就有堆垛死尸之嫌。

7、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而非常值得珍视的典故

8、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9、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个很好的典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10、毛泽东运用“愚公移山”的典故,目的是以古喻今。

11、白的,就记下来。事实上,用了很多典故的诗不一定是好诗,好诗多是仿佛脱口而出。

12、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13、这篇文章滥用典故,有些句子读起来有晦涩之感。

14、各编均收录了几十条法律典故,详注其源头出处,简述其演变过程,使读者了解各典故的来龙去脉,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15、但钟鸣的想象不是漫无边际的玄想,而是牵扯东西、挂搭上下地将种种本就灵幻无比的典故、知识、比喻揉捏在一起。

16、首先她是一个冷美人,所以有一笑千金的典故,更有夸张的烽火戏诸侯一说。

17、便成了为官清廉的典故,常被征引。

18、这样的新闻,读起来真是让人兴奋不已,不由想到了“攀辕卧辙”这则历史典故

19、中原文化,底蕴深厚,‘卖剑买牛,休养生息’的典故就产生于河南。

20、大赛题目多为“咄咄”、“海市蜃楼”、“裁酌”这些常用却容易写错的词语,同时还穿插着部分成语和典故,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21、关于“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据诸多辞书解释,当缘起于春秋时越王勾践的故事,他为了雪耻复国,而以此磨励心志。

22、楚孝风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他用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典故作比,羞臊的黄盖满脸通红。

23、这怪诞的行为被司马迁作为光辉事迹写进了《史记》,许由洗耳,成了著名的典故

24、宁波江北区与慈、孝渊源深厚,被誉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涌现了“董黯取水”、“慈城三孝”、“三娘孝子”等多个慈孝典故

25、中文里的成语多得不胜枚举,而且大部分都是不知典故就无法了解真正的意涵,让外国人学起来倍感辛苦。

26、王爷?开哪国玩笑啊?你没听过‘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吗?有王爷穿青衫的吗?

27、另一个典故叫“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28、典故观今宜鉴古,警言行道莫偏旁。

29、典故的厉害便在于你就算反它,却不知不觉还是用了它。

30、嫦娥和玉兔的神话,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马勺和铁锅的凡俗,小鱼和水的不离不弃,就是你和我的故事,好想你,姐妹日到了,祝好姐妹开心快乐,幸福永远!

31、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

32、我觉得仙侠就应该是阐释妖、魔、释、道、儒的东西,再加入一些古典仙侠经典故事,承前启后,描绘出一个仙意盎然的世界。

33、孔孟非的脸上汗水涔涔,他想用手擦擦,但也许是站了太久,身体有些麻木,竟是一时失去平衡,栽倒在地上,道“这……这是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

34、俚用个典故,倒也人人肚皮里才有来浪,就不过如此用法,得未曾有。

35、这典故经过老师译解之后,读起来平易近人,已无艰涩之感。

36、后来便有了东床佳婿这个典故

37、古代兵器陈列馆和成语典故园等。

38、随后,有关“七月流火”的典故用法是否准确,在各界引起激烈争论。

39、该书还是本言子儿小说,书中引用了一些成语,古诗词,以及谚语,歇后语,本地方言,顺口溜,民谣,历史典故等。

40、殷浩的“咄咄怪事”写了没几年就死了,不过却为后世留下了“咄咄书空”这个典故

41、”上联以周瑜比蔡锷,隐用“周郎顾曲”典故,表达作者与蔡锷的知音之交。

42、在宁远文庙,高浮雕镂空工艺的精美石雕和“书中自有黄金屋”、“师承重业”等千载典故让踩线团折叹不已。

43、日常私通故事的赤裸裸的描绘扩展成英雄史诗般的宏大,来自圣经或文学作品的典故层见迭出。

44、除了这些大家熟悉的“典故”外,还有一些反映潮汕风土人情的“泥安仔”,“喝工夫茶”、“挨磨”、“打笼”等等。

45、有的典故深涩难懂,言者懵懵,听者昏昏,是所谓死典,而有的典故内涵深刻,指向明晰,是所谓活典。

46、的典故,使文章更上一层楼情文并茂。

47、张继合新著的《纸糊的典故》,虽非“肆口而成”,亦非“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但确是率尔操觚,满心而发,完全当得起是“性情之道”吧。

48、牛公子却蹈袭个典故,是孔子拜阳货之法,阴亡而往。

49、由洪瑛、吴春燕领衔主演的《结发夫妻》,由国家话剧院名导田沁鑫执导,取材于朱买臣马前泼水休妻的典故,但主创作了重新解读。

50、借刀杀人、借客报仇、借花献佛、借箸代筹……这些被收入辞书的古代典故,每一条都记载着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

51、张敞经常在家给妻子画眉毛,长安城中传说张京兆画的眉毛很妩媚。于是张敞画眉便作为典故流传下来。

52、先秦时周幽王和褒姒有一笑千金的典故,唐宫里也有一歌千金的传说。

53、这是“投梭折齿”的典故,讽刺那些轻薄女子反被痛扁的男人。

54、在几面“和镜”中艺术价值很高的蓬莱镜上,镜背面铸造的纹饰都是中国古典故事中“蓬莱仙岛”上充满了松、鹤、龟、竹等寓意吉祥的图案。

55、莒地自古尚义,莒鲁会盟、勿忘在莒、卧冰求鲤等典故流传至今;革命战争年代,留下了许多像“横山母亲”这样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涌现出众多支前模范。

56、他指出,功夫茶中十八道程序中的“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即来自于兵家典故

57、英语典故性成语含有丰富的内容、精深的含义及浓厚的民族色彩,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58、今年的活动将由优秀短信创作为主转变为优秀短信传播为主,并增加了经典故事彩信下载发送、红歌彩铃下载等形式,达到图、文、声并茂。

59、许地山的作品直接引用宗教典故、宗教词汇,同时大量借用了宗教文化的意象、原型,隐喻了深刻的宗教义理。

60、各种文体除了表达的内容要好,要准确,要合乎道理,还要在篇章结构、遣词造句、对仗排偶、典故象征等方面遵循许多约定俗成的规范。

61、有个故事讲一位秀才去买驴,要写张简单契约,他一连写了三大张还没有写到“驴”字,尽是些无关废话,留下了“三纸无驴”的典故

62、我忽地联想到了一则曾备受批判的典故“戏彩娱亲”。

63、这只神奇宝贝是根据“鲤跃龙门”这个经典故事而出现的。

64、孔子被颂称为“万世师表”,该书房则以紫檀为体,将“夹谷会齐”、“五乘从游”、“在陈绝粮”等典故融入了其中。

65、主公这件事做的太冲动了,岂不闻逆取顺守,顺者昌逆者亡的典故,古语云以顺讨逆,攻无不克。

66、那个古语中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典故,如今看来是曲意逢迎之作,童话和梦想依然老去。

67、吕才并将各类风水术书多以典故质正,对其中讹伪、穿凿及无稽拘忌者,每每痛加批判。

68、优美风格的标准是它的大量的引语,典故和落套辞章。

69、“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夸父逐日”、“夜郎自大”等出自怀化的典故和传说,世所皆知。

70、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著矣!编辑本段著名典故

71、我发现有些典故有掉书袋的嫌疑,有些诗有文过其辞的地方。

72、在本诗帖中,米芾引用了“吴刚伐桂”的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

73、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勿忘在莒”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74、还有一种说法是运用了“金城池汤”的典故,喻其坚固得名。

75、便是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

76、今天要挖掘报道的成语哀梨蒸食,就是一个只知道发源于古时南京城却无法为其在南京安家的成语典故

77、至于鲤鱼,我国有句流传甚广的俚语,叫做“鲤鱼跃龙门”,其典故出自《太平广记》和《三秦记》中记载。

78、典故是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与认识过程中凝炼而成的思想结晶。

79、你别看他这样,在课堂上,当他讲到一些有关历史、科学知识的时候,他总会讲出一些道理,成语的就会讲它的典故……让我们了解书本中没有的东西。

80、古往今来,信守承诺一直是人们处世待人的根本,正因为此,才会有“一言九鼎”的成语,才会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佳话,才会有“孟母不欺子”的典故。古人做到了,后人又怎能忘却?

81、刘鹏仔细想了想好像道上的诸多规矩中并没有那一条规定说不能盗窃文物,反而是三盗九龙杯的典故渊源流传,于是这家伙便就起了偷过来玩玩的心思。

82、何以琛,你还不知道我的名字吧!我叫赵笙默,赵就是那个赵,笙是一种乐器,我的名字有典故哦,出自徐志摩的诗。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83、是看死的!就有了“看杀卫玠”,这个典故

84、如此朱魁的求学生涯,就这么孤独的开始起来,先学卦辞,学些张俭卦辞的典故解释,再学如何给卦辞,加注自己的看法,或者自己认为的典故

85、典故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可分为事典、语典两类。

86、莒地历史悠久,商为姑幕国,周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县县城曾是春秋时期莒国都城所在地,“勿忘在莒”的典故就出在这里。

87、有个典故叫‘渔阳鼓动’,语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说的是安禄山造反。

88、这个动作让羽墨不禁想到了历史上那个玉搔头的典故

89、院落跟随着地球上唯一一个绵亘不绝的文明,共同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霜!她承载着华夏儿女绵延数代的门风典故与家居情怀。

90、“路不拾遗”、“负荆请罪”、“匡衡凿壁”、“程门立雪”等比比皆是的典故,佐证了一部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史。

91、他对文史典故非常熟悉,遇到写作需要时,便可信手拈来。

92、羊续悬鱼拒贿典故上了惊驾路墙绘。

93、遗憾的是,《海国图志》与魏源的思想在中国国内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楚才晋用”的历史典故,竟然那个历史节点重现。

94、“‘枕流’出自《世语新说》,枕流漱石的典故

95、而且用了典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96、不过有时候我也像个完美主义者一样眨巴着眼睛,想起青年时代犯过的流行毛病;我发现有些典故有掉书袋的嫌疑,有些诗有文过其辞的地方。

97、睡佛殿中还有许多石碑,刻的全是繁杂无比的西夏文,应该都是些佛教典故之类的碑文,“鹧鸪哨”。

98、正因为此,前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后有“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典故

99、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拾葚供亲”“扇枕温衾”是两则孝顺父母的典故

100、而彼选学妖孽,桐城谬种,方欲以不通之典故,肉麻之句调,戕贼吾青年。